第54章斩将

容成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三国同人]述怀最新章节!

    七月流火,一年一度的大霖雨伴随着秋天的脚步如期而至。

    望着在雨幕里坚守的魏军,被死死围困在襄平城中,绝望多日的公孙渊仿佛看到了一丝转机。他清楚地记得在他还是个少年时便听说的那些有关名将是如何惨败给大霖雨的传言,从于禁到庞德,无一例外成为了连绵雨季的牺牲品,以至于多年以后的今日,魏国将士仍然对阴雨天气里的作战抱有不可磨灭的恐惧心理。

    事实诚如公孙渊所料,整日泡在雨水里的魏国士兵面对着襄平城紧闭的城门,退却之心正在与日俱增,就连许多久经沙场的老将都提出了要将营地迁往高地重新驻扎的想法——即使此举会完全破坏魏军对襄平城的合围之势,使他们前功尽弃。所幸无论军中多么人心惶惶,司马懿都稳如泰山。

    在遇到曹丕以前,他不是个屈从天命的人,而黄初七年在嘉福殿中,则是他此生唯一一次虔诚地祈求上苍,得到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于是他想,天命这种东西,无论听信与否,都并无二致。

    眼下所谓的不利天时,也不过如此。

    帐外滴滴答答的雨声不绝于耳,司马懿单手支在帅案上直打盹儿。冗长而模糊的梦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于曹子桓,魏世子,魏文帝。哭的、笑的、沮丧的、期待的,全部都是他,他叫他先生,仲达啊,有点懒散似乎又有点忧叹的调子,听在司马懿的耳朵里,是怀念也是无奈。这样的梦对他而言,如同饮鸩止渴,因为梦的最后,从来没有曹丕,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虚空。漫漫长路,他踽踽独行,总想着要去往何方,却并不真的知道该何去何从。

    无法区分的梦与现实,可怕的相似。

    幽幽叹了口气,司马懿睁开了眼,面对着堆了一桌案的请迁营地书,他突然就觉得烦躁不已。将士们难以克服的恐惧被冠冕堂皇地写在了竹简上,任他高瞻远瞩,深思熟虑都无人能听进心里。一个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很不幸,司马懿恰恰一直在经历后者。

    凭什么啊子桓……凭什么?你撒手长眠,心安理得,留下的只言片语却让我如临深渊,永无宁日。没完没了的解释,接连不断的斗争,找不到意义,让人厌倦。

    子桓啊,他们都不是你,他们都不懂我。

    布满皱纹的手渐渐捏紧,司马懿的眼神一冷再冷,经年以来,他内心的虚空被一再放大,叫他发狠,发疯,发狂!

    “哗啦”一声,案上如山的竹简纷纷被扫落在地,有几卷直直朝着帐门口滚去,正好停在了刚进帐门的司马师脚边。愣了愣,司马师放眼往大帐深处望去,只见司马懿垂首坐在帅案后,尽显颓圮之态。司马师绝少见到他父亲这般模样,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在原地呆立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始弯腰捡拾散在地上的竹简,顺便看了眼里面的内容。

    请求徙营,请求撤兵,请求徙营,请求撤兵……如出一辙。

    余光瞥了下一动不动的司马懿,司马师兀自摇了摇头,继续收拾一地的狼藉。少顷,他抱着满满一怀竹简在帅案边站定,尚未来得及开口就看司马懿恹恹地挥了挥手,“都拿走烧了吧。”

    心下明了他为何会这样要求,司马师亦不多言,连声应了是便要转身出去。

    “等等。”喝止了他正欲迈开的脚步,司马懿抬起头冲他怀里的那堆竹简扬了扬下巴,“你有什么想法?跟他们一样?”

    “不。”否定的回答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司马师不假思索道:“孩儿以为父亲应坚持合围襄平。”

    眉峰一耸,司马懿微微眯起眼道:“你就不担心我军为水患所覆?”

    司马师有个短暂的迟疑,但很快他就理清了思路,娓娓道:“阴雨连月,我军难免受水患困扰,然襄平城外围并非洼地所在,纵有洪水亦不足深以为虑。反倒是临时迁移驻地,不仅破坏了我军的合围之势,顿挫士气,还易给敌军可乘之机,反咬一口。因此,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以防士兵夜惊,脱逃,使父亲苦心筑起的包围线溃于蚁穴。”

    脸上终于有了类似笑意的表情,司马懿一边打量着他的长子一边追问道:“那你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使军心安定。”

    “孩儿听说洛阳方面有不少大臣谏请圣上下令撤军,都被挡了回去,不如父亲派人去请一道圣旨来镇抚军心?”不甚确定地给出了建议,司马师旋即又驳回了自己的想法,“不,来不及。”

    没有多加难为他,司马懿转开话题自嘲般笑道:“亏得圣上还信得过老夫的作战能力。”

    默不作声地听着自己父亲隐约透出怨艾的话,司马师的表情几不可察地变了一变,意味不明。

    猛地意识到自己过多地表露出了本该深埋于心的不满情绪,司马懿看了下一旁垂眸静立的司马师,掩饰性地咳了声,“传我将令,有复言徙营撤兵者,杀无赦。”

    被这突如其来的冷酷命令震得心下一凛,司马师恭顺地欠身道:“诺。”

    天公不作美,持续的阴雨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襄平城外的积水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大片的水洼,魏军挖出的战壕俨然成为了一条小河。整日泡在水里的魏国将士远远望着岿然不动的襄平城,心情也如同这糟糕的天气一样阴沉起来。上有司马懿的如山将令,他们自是无能为力,但私下里想要迁移营地的想法却从未停止。

    心不在焉地挖着战壕,几名小兵凑在一起咬起了耳朵,“哎,听说都督令史又去找大将军谈徙营撤兵的事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我看去也白去,司马大将军都下死命令了,张都督能保住脑袋就是万幸了,还想改变大将军的主意?”

    “说的跟你不希望撤兵似的,你看看这大水发的,你不害怕?照我说大将军也就是死撑,真有像张都督这样的人去犯颜直谏了,他肯定得同意。”

    “那咱们是不是该去叫上兄弟们去应和下张都督啊?”

    “还等什么,走!挖了一天的烂泥巴,烦都快烦死了。”

    几人叮铃哐啷扔了手里的工具,又拽了几个同伴便簇拥着往司马懿的帅帐去了。

    帅帐前不知何时已经熙熙攘攘聚集了一大堆人,为首的正是都督令史张静,几名小兵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人群中。

    直挺挺地跪在满是泥泞的地面,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物,张静都纹丝不动。面对着司马懿帐门口森严的护卫,他毫无畏惧道:“大将军,属下张静求见!”

    透过帐帘暗暗看着帐外发生的一切,司马师回头对稳坐帅案之后的司马懿道:“父亲,张都督已经守在门口一天了,您还是不见他吗?”

    继续翻看着手里的竹简,司马懿眼皮都不抬一下,“不见。”

    “可是……”又往帐门口瞟了一眼,司马师不无为难道:“那些跟着起哄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了。”

    “是吗。”满不在乎地哼了一声,司马懿总算抬起了头,“你出去告诉张静,他想说什么,老夫清楚得很。但老夫也有言在先,他若执意上谏,到时候可别后悔。”

    在心里替张静打了个冷战,司马师依言去到了帐外,未曾想他前脚刚踏出帐门转达了司马懿的意思,张静紧接着就高声冲帐内喊道:“大将军!静早已将死生置之度外,但求不见三军将士葬身洪水之下,故冒死上谏,望大将军下令撤兵。”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顿时陷入死一样的沉寂中,司马师怔怔望着张静凛然的样子,不禁语塞。片刻的安静后,在场将士不约而同地开始为张静叫好,愈发高涨的呼声唤回了司马师的神思,忧心忡忡地回望了一下帅帐,又将目光落回张静身上,他压低声音劝道:“张都督,你快回去吧,大将军素来执法如山,你……”

    一句话尚未完全说出口就被身后突如其来的笑声打断了,司马师循声看过去,只见他父亲正一边抚掌一边从帐帘后走出来。拱手欠了欠身,他似乎想要说什么,却被司马懿扬手阻止了。

    冷冷睨了眼正看向自己的张静,司马懿什么也没说,径直越过他往声势渐小的人群中踱去。他每经过一个人身边,那个人就变得噤若寒蝉,很快,现场又重归寂静,只剩下淅淅沥沥的雨声。在人群的正中央站定,司马懿似笑非笑道:“怎么,你们都想临阵脱逃?”

    闻言,原先跟着起哄的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吱声,只有张静不卑不亢道:“回大将军,属下并非要做逃兵,只是不想看到我大魏数万将士做无谓的牺牲,还请大将军三思。”

    天色已经很暗了,司马懿的脸在蒙蒙雨雾中显得很是模糊,晦暗难明的表情更是令人难以捉摸。负手朝着张静走去,他拖长声音道:“你就那么笃定我军必输无疑?”

    长叹一声,张静沉重道:“前车之鉴不可忘啊大将军。”

    貌似赞同地点了点头,司马懿在张静面前停下脚步,一手搭住他的肩膀慢慢俯下了身。

    迎头对上司马懿不断靠近自己的面容,张静倍感压迫,但眼里的期冀却并未减少,动了动嘴,他没有发出声音,仿佛在等待司马懿的回复。

    与张静对视了许久,司马懿眼神一暗,哀叹道:“汝心可感,惜之不合时宜。”不等张静有所反应,他便直起身,用一种残忍而不近人情的语气道:“张静,你身为都督令史,大敌当前而再三言退,违抗军令在先,动摇军心在后,按律当斩,以正军纪。”

    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静仰头呆呆看了他半天,终于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一把抓住司马懿的甲胄,他怆然喊道:“大将军!”

    扫视了一圈在场大气都不敢出的众将士,司马懿根本不为所动,“斩立决。”

    阴沉沉的天上突然划过一道银蛇,惨白的光亮让司马懿的面目显得格外森然,紧随而来的雷声盖过了众人倒抽凉气的声音,在天地间响成一片磅礴苍莽。长久以来连绵的淫雨转眼形成了倾盆之势,噼噼啪啪地打在地上、军帐上、将士的甲胄上,司马懿抬头望了望雨丝错杂的天,仿佛想到了什么,竟是露出了些微的笑意,但这并不能改变他要斩杀张静的决定。手举到半空中轻轻一扬,那般的随意,却是他人的生死判定。

    被两名侍卫架起往刑场拖去的张静一路大喊大叫着,不甘、悲戚的声音混杂在茫茫落雨声中远去,最终在刀剑出鞘的嗡鸣声后戛然而止。从此,什么家国之恨、黍离之悲都与他再无瓜葛。

    隐约的血腥气飘散过来,就像是无声的震慑一样,司马懿看着眼前的将士纷纷屈膝向自己请罪,再没多言一句便返回了帅帐。

    三军整肃,他的目的已然达到。

    这些年,司马懿经历了太多杀伐决断,早就将流血漂橹看成了寻常,对于征战和杀戮,他已从习惯到达了迷恋的地步。前者让他在驱驰流离中完成对故人的许诺,后者则让他以别人的死证明自己的生。

    他不怕死,却不敢言死;他不惧生,但恐虽生犹死。

    待众人陆续散开重新投入备战工作中后,司马师仍旧站在原地盯着刑场的方向出神,知道听见他父亲的传唤,他才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反身进到了帐内。

    来不及换下被雨水浸透而分外沉重的甲胄,司马懿站在沙盘边兴致勃勃地招呼道:“你过来看。”

    虽然对他情绪转变的速度之快感到意外,司马师还是快步靠到他身边等待着下文。

    手指凭空点了点沙盘上襄平城的位置,司马懿开口问道:“说说看,假设襄平城破,公孙渊将逃往何方?”

    蹙眉审视了一遍沙盘上的部署,司马师倏地笑开,“往哪里逃不都一样,反正逃不出父亲的手心就是了。”修长的手指在沙盘上划了一圈,他继续道:“如此合围必能切断襄平与周边异族势力的往来,救兵进不来,公孙渊又出不去,堪称万无一失。眼下只消等着雨季过去,我军便可全面出击,大获全胜。”

    满意地点点头,司马懿赞许道:“很好。”仰头看向被雨点砸得噼啪乱响的帐顶,他缓缓吁了口气,“让各部将士都准备好吧,不日就要攻城了。”

    “诺。”应声往外走去,司马师在快到帐门时不知为何又停了下来。犹豫片刻,他还是忍不住向司马懿开了口,“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懂。”

    许是很久都没碰到他主动向自己提问,司马懿觉得有点新奇,心里也跟着生出了些许愉悦的感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