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叛乱

夏风117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灵山之路最新章节!

    第五十七章??叛乱

    天气渐渐入冬,此时距丁浩入龙城时间竟然已过了好几个月,入冬之后,草原天气渐冷,这段时间丁浩也托一行给月部送去了一些物资以及兵器。

    一行倒是办理的非常用心,不仅带回了月部的问候,还带回了阿雅的一个礼物,那是一个香囊,香囊内竟有一缕青丝。

    手中握着这个香囊,丁浩想起那个精灵般的女孩,又想到已然香消玉殒的赵柔,心中蓦然一痛。

    在草原中的习俗便是如此,整个冬天外出的活动变少,整个部落的人便以过冬为主,很多部落生活困难,便需要去找野菜等充食。

    鲜卑王在这段时间请丁浩入王庭三次,倒是非常诚恳的向丁浩请教关于治两族不易的话题,丁浩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虽然不是救世主,但是若未来的草原之王能够多听他的一些建议,能够多关心一些草原上的百姓,他也不吝赐教。

    只不过他所知有限,只能讲一下比较空洞的言论已经一些爱民的思想给鲜卑王听。反倒是鲜卑王确实不愧为一代雄主,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似乎还颇为认同。只是丁浩知道,光有认同是不够的,世家阀门的这种阶级统治,草原各族还处于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这种政权,如何能够彻底贯彻这样的思想?能不能贯彻这样的思想丁浩并不在意,每一个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一个过程,他并不着急。

    虽然榜单对整个天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仅仅只是人榜而已,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地榜和天榜会出来,但是仅仅只是这一个人榜,就已经使得天下纷争不断了,那结果可想而知。龙城倒是迎来了难得的宁静。

    三族的纷争依然在进行,鲜卑王庭这次多少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还确实跟丁浩之前晚宴上的计策有关,他们这次只对羯族出手,然后排了使者入羌族王庭。

    羌族王庭乐得见到其他两族之争,正有坐山观虎之意。这样简单的计策竟然真能在三族之中行之有效,但是大出丁浩意料之外。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如今草原大势如此,一统草原基本已经是时日的问题,且不说大雪山的影响力,三个势力鼎足之势必须要先行淘汰一个,不管谁淘汰掉,都可以。

    所以鲜卑王庭虽然用的是阴谋,但其实也是阳谋,一切还是以实力说话。最终是鲜卑与羯族两败俱伤,最后由羌族来收拾残局还是鲜卑吃掉羯族,更加的壮大自己,然后一统草原,或者是别的变故,这都是过程,影响不了结果。

    大雪山的意志不容转移。

    在这片草原里,最终的统治者终归是大雪山。

    所以,也才有了玄天净宗入鲜卑王庭之举。

    天下,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这八百年的和平,似乎也正暗潮汹涌。

    而打破这种暗潮汹涌之下的和平的却是远在几百万里之外的西南,西南百族竟然乱了。

    西南有百族,而百族也只是个统称,具体有多少个,谁也不知道,有学者统计过,大致可能达到了近三百多个,有些部族甚至只有几百几千人。

    西南多山,连绵不绝,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才聚集了如此多的族群,西南贫瘠,这些族群自古以来就从没有建立过完整的政权,以至于基本都是内斗不止,而且附庸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当中原王朝羸弱之时,也会有作乱之族群,但是一旦中原王朝恢复元气,他们便重新变得乖乖听话,反正他们也知道,如此贫瘠之地,中原王朝对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兴趣。

    大夏王朝建立几百年,西南百族基本是在赵阀统治之下,如今竟然骤然叛乱,不仅打了大夏王朝一个措手不及,更打了赵阀的脸面。

    赵阀与西南边军立刻组成联合讨逆军,想要趁百族刚刚叛乱,势力不强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却没想到几万讨逆军进入了西南群山之中,竟然连连败仗,最后能逃出来的十不存一。

    消息传回帝都洛城,朝野震动。

    皓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安静的看着朝堂之下的臣子,目光所至,不知思绪飘在哪里。这个在皇位上坐了几十年的皇帝,整个天下最有权势之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便是帝王心术。

    “皇上。”有御史越众而出:“臣以为西南叛乱虽声势浩大,但仍是疥癞之患而已,然大夏所忧者乃是吏治。国家承平已久,如今吏治腐败,各地守备贪墨军饷、吃空饷之风严重,有甚者一州之地竟无可战之兵。边军稍好,但也疏于操练,腐败夸耀之风盛行,如非如此,以西南边军及赵阀之力,何以一败再败?”

    “言御史所言未免太危言耸听,一州之地竟无可战之兵?一州之地有多大言御史知道吗?若无可战之兵,那岂非匪盗横行,百姓民不聊生了?”另一御史出言反对:“虽吏治当治,但也不是今日之重点,今日重点应是如何发兵平患。”

    “西南各族因何叛乱各位知道吗?一味发兵平乱只会造成民不聊生,徒造杀孽。西南百族叛乱,十有八九定是受不了西南官僚盘剥,臣建议派一使者入西南,查明原由,惩治贪官污吏,还西南一个朗朗乾坤,定能不费一兵一卒平定西南。”有人如此说道。

    “废话。”有人大怒:“如此一来我大夏威严何在,叛乱之后便查吏治,杀贪官,招降纳款,那岂不是会人人效仿?哪怕要招降也必须先平乱,只有平了乱,才有招降的意义。”

    ......

    这场朝会整整吵了一个上午,六部尚书,左右丞相均未发表任何意见,皓帝也是一言不发,任由朝会喧闹如此。

    这是朝会的常态,往往先是各世家门人弟子吵,然后各部尚书与左右丞相各自发表意见,最后皓帝定论,似乎这样的程序才终于充分体现了立国国策中的那一条:皇室与世家共享天下。

    “王朝之忧从来都不在外部,而在内部。”皓帝心中所想,长身而起,结束了今日朝会。

    朝会之后,李道运进入了后殿。

    皓帝已经在等他了。

    “朕决心已下,铲除阀门世家之患刻不容缓。”

    那道身姿仿佛有些震动,片刻后躬身应道:“遵旨!”

    片刻后,宫中旨意发出,着赵阀统领西南平叛事宜,领先斩后奏之权。

    旨意发出后,便有无数御史在宫门外劝诫,扬言此乃乱国之道,皓帝此举无疑会使原本已经实力强大的阀门更上一层楼。更有甚者扬言西南平叛后,大夏将不复拥有西南之土了。

    出乎意料的,以往擅于纳谏的皓帝此次竟然什么也听不进去,不仅听不进去,还让宫中卫士把这些御史官员们打了出去,着实打伤了不少官员。

    之后,皓帝更是整整半月未再上朝。

    一时之间,大夏王朝似乎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大有风雨飘摇之势,有人不禁在想,似乎皓帝也开始老了。

    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场风暴似乎来得远比所有人想得要猛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