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帝王擂鼓 圣人问罪

不问人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剑安在最新章节!

    白龙城,坐落于大秦王朝东部,作为大秦的都城,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在白龙城中心的皇城里,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层楼独自屹立,云白雾绕、高不见顶,有通天之意,世人皆不清楚此楼高有几许,私下议论皆传言此楼莫非乃传说中那勾连天地,作为仙人登阶的登仙楼?

    然而一些真正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座高楼绝不是那传说中的登仙楼,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望关楼。

    望关楼,高逾千丈,层楼九十九。

    二十年前,秦王白渊下令建造此楼,耗时五年方才建成。

    整个高楼坐东朝西,和整个皇宫坐北朝南的走向显得格格不入,且工程浩大劳民伤财,建造之初自然引来朝野非议,但是在秦王白渊的乾纲独断之下,所有的议论声都渐渐的平息了下去,而至于那高楼东西朝向的不合礼制,那自然也是帝王的一意孤行了。

    这座高楼,一度被朝臣认为是秦王好大喜功、铺张奢靡的佐证,建成之日,本以为秦王会大肆宣扬、歌舞登楼,若是高兴,甚至是将此楼作为秦王的寝卧之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只是后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高楼建成后,秦王既没有歌舞庆祝,也没有晓谕朝野,只是淡淡的下了一道王令,将这座高楼钦名为“望关楼”,最后亲手写下了望关楼那三个大字,严禁任何人登楼。

    在这之后,又因为发生了某件让朝野震惊的事情,才使得这座望关楼成了一座真正的禁地,只不过大家对此都讳莫如深,极少提及。

    而至于秦王白渊本人,更是连一步都没有踏进过高楼。

    至今,望关楼建成已有十五年之久,而这位当初下令建楼的帝王却是一次都没有登过高楼。这就让朝野上下啧啧称奇,百思不解了。

    皇城禁地的望关楼,这一禁之下,便已然过去了十五年之久了。

    时隔多年。

    今日,望关楼终于迎来了两个新的身影。

    阶梯之上,一个年过半百、面容威严却有气度从容的男子缓缓登阶而行,负手而立,身着明黄服饰,两鬓斑白,眼神中带着复杂的神色,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位中年男子,身着一身金甲,带剑随行。

    两人缓缓而行,踏上那最后一个台阶,半百的老人望了望那悬挂着那三个出自自己手笔的望关楼大字,一言不发,而后抬头向上望去,只见高楼入云,似远似近。

    老人笑了起来,突然有些感概:“我少年的时候曾经见过那座楼,这一晃,都快四十年了。”

    老人的言语中带着一丝得意,四十年前的老人,还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郎。

    身着金甲的中年男子沉默了一下,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欲言又止,但是终于还是问了出来:“那,那座楼,到底有多高?”

    老人皱了皱眉,像是在回忆着什么,而后思考了片刻,望着云端,轻声道:“大概比天,还要高吧。”

    中年男子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

    老人摇了摇头,笑了起来:“走吧,随我登楼!”

    老人说完便迈步向前,两人一前一后,缓缓而上,这尘封了十五年阶梯,留下了一串串崭新的脚印。

    今日天晴。

    秦王白渊,登临望关楼。

    谁都不知道,在踏入高楼的那一刻,威严的老人心底闪过一丝叹息。

    我曾见那天外楼,通天彻地,镇压人间。

    望关楼,望关楼,奈何层楼九十九。

    这终究不是那座楼啊,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本可以飞身直上转瞬之间便达,可是老人却坚持要这样步步登顶,领略一路风景,在经过漫长时间的攀爬后,在正午时分,老人终于登顶至上。

    秦王白渊长吐出一口浊气,来到楼顶高台上,视野之中,早已见不到那纵横热闹的都城风景,全部是白茫茫的一片云雾迷茫。

    此楼东西朝向,白渊背东望向西方,微眯着双眼,一言不发,透过茫茫白雾,视野中浮现出了万里之遥外的一座巨城边关。

    龙门关。

    天下十大雄关之一,为大启王朝东部门户,遏制住大秦王朝西出之路。

    城关连绵千里,城高墙厚,更有险峰高崖为依托,一军守关,天下难攻。

    白渊摇了摇头,收回视线俯视着楼下众生,单手轻轻的敲打在栏杆上,一搭一搭的声响,回荡在高空上,老人就这样轻轻的敲打着,不厌其烦,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而那名身着金甲的中年男子,亦是候立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只是偶尔眼神会望向楼内中央。

    在顶楼中央,架立着一面战鼓,鼓高数丈,巨大无比,在整个空荡荡的楼顶显得格外的显眼突兀。

    这面大鼓,自然不是什么普通的战鼓,而是宰杀了一头万年牛妖、剥皮精制而成,相传此鼓制成后,奥妙无穷、能声震百里,从望关楼建成之日起便立在此地,蒙尘十五年,却未能响彻天下。

    秦王白渊给此鼓命名为聚将鼓,顾名思义,便是鼓声响起而众将齐聚,等同军令,不容拖延迟疑。

    为此白渊还亲自下过一道王令,其中郑重的写道“如有违者,斩之!”,故而全军将军莫不严阵以待、时刻警醒,只是十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听到过鼓声罢了。

    白渊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眼中泛起一丝精光,在他身后侧方,一阵的虚空浮荡,一道青色的身影凭空浮现而出。

    金甲男子脸上闪过一丝异色,不经意的握紧了手中长剑,而后片刻便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心底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来人一身青衣,面容枯瘦满脸皱纹,看着很是苍老的样子。

    “如何?”白渊没有回头,几乎是颤抖着问出这两个字。

    “那个人,的确死了。”青衣老人点了点头,而后想了想,补充道,“在三天前。”

    白渊猛然的抓住栏杆,紧紧的拽住,手上青筋暴起,脸上充血似的满脸胀红,猛然转头望向青衣老人,一双炙热的眼神瞪的老大,压制着心底的那股兴奋激动,老人咬着牙一字一字的问道:“确定?”

    青衣老人点了点头,嘴角泛起一丝笑容:“神火微弱,气运四散,确凿无疑。”

    “哈哈哈.........”

    白渊一愣,短暂失神片刻,而后突然放声大笑,笑声响彻云霄。

    那个人,

    那个横压一世的存在,让自己二十年不敢西出的人,终于死了。

    这岂能不开怀大笑一场?

    从此天下,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了!

    “关冉,擂鼓!”白渊豪迈顿生。

    金甲男子点了点头,正要去的时候,却又被老人叫住。

    “不!我亲自来!”

    老人改变主意迈步向前,来到那巨鼓前,撸起宽长的大袖,露出双掌,转而握成两个拳头。

    这竟然是要以一国帝王之尊,双拳赤裸为鼓槌,擂捶聚将鼓!

    “咚!咚!咚!.....”

    老人双拳重重的捶打在鼓面上,一下又一下,一丝不苟的,严肃而又认真。

    巨大的战鼓声回荡在云霄天际,传荡四方。

    帝王擂鼓,点兵聚将,声震千里,响彻天下!

    这一日,满城铁甲,举国皆闻战鼓声。

    天下大乱。

    .................

    青衣老者眼神复杂,想着自家老祖十年前的那句谶语,内心翻腾不定。

    因为那句谶语,修为通天的老祖突然一夜白发,从此便闭门谢客,二十年不出山门了。

    青衣老者缓步来到楼台前,看着楼下那芸芸众生,面无表情。

    俯视苍生,豪杰英雄都在脚下,眼眸之中皆为蝼蚁,此为我辈中人。

    可是天地广大,纵是我辈之人,在这方天地的眼中,却也还不过是和那蝼蚁一样吧?

    天地为牢,众生成囚。

    都逃不过如此啊。

    .......................

    天元前28年。

    六月,秦王白渊聚甲四十万众,兵出西境,翌日,秦国都城白龙城内,望关楼上鼓声不绝,百万剑光从楼内破空而出,自东向西连绵不绝,如流星过境,光耀千里,最终落于龙门关内。

    六月十日,秦军终于攻克大启王朝龙门关。而后一路西进连破十九城,兵锋直逼大启都城虔城。

    同年六月末,白渊兵围虔城,攻城半旬苦战不下,而后掘虔江之水以淹城、又以天火焚之,虔城终破。

    七月十四,虔城破,水淹大地、焦火千里,遍地尸横遍野,同日,启王登城自尽。

    而后大启国王室宗亲、王国重臣,尽皆淹杀,无一幸免。

    至此,大启王朝灭亡。

    在这场大秦王朝攻打大启的灭国之战中,身为整个大陆的主宰,天下共主的大宗皇朝,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兵干预,甚至是连一句诏令训斥都没有,全程都在做壁上观,显得极为的诡异蹊跷。

    这就让已经平静了数千年的皇朝天下瞬间变得暗流涌动起来,不少都能感觉到,这个天下,恐怕快要变天了。曾经一统天下、稳坐龙椅数千年的大宗皇室,如今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再没有能力让那些藩属的诸侯王朝俯首听令了。

    天下还是那个天下,可是皇朝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皇朝了。

    ......................

    信州道,大启南部。

    大秦十万铁骑一路疾驰,连破关隘,屠尽沿途十六城,一路至此,沿道南下。

    白甲金戈,浩浩荡荡,如白龙过境,寸草不生。

    大道近旁,一座古亭之下,一位青衫中年文士负手而立,身后候立着一位青衣书童。

    看着前方疾驰而来的白色洪流,青衫文士口中缓缓吐出一个字:

    “止。”

    话音刚落,天地顿时变色,云端一阵惊雷炸响,带起狂风大作,原本整齐奔驰的铁骑前驱顿时乱做一团,为首的数十骑军士摔落下马,奔驰的队伍立时生生的止住了前冲之势。

    “怎么回事!”一个中年男子的人从尾后冲上前。

    众人皆是茫然之色,不知所以。

    “圣人于此,请大军止步。”

    一道稚嫩的童声从亭下传出,声音洪亮清晰,想必是施展了术法,响彻四方。

    “圣人?”中年男子闻言一惊,循声望去,只见远处亭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站身而立,心中顿时冷然肃立,赶紧翻身下马,对着亭下遥遥躬身施礼。余下众人都是面面相觑,慌乱一片。

    圣人当面,落轿下马。

    世间敢称圣人者,也唯有圣院的那几位了,而他便是出自圣院门下,虽说如今成了大秦的一介校尉,掌管着上千人马,但是在圣人面前,还是不敢不敬,甚至还会带着一丝的拘谨和紧张。

    毕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的明白,在这个世间,一个圣人的分量有多重、地位有多高,就算是一介帝王,强如大秦之主的秦王殿下,在圣人面前,也只能论交称友,不敢不敬。

    “天权宫圣人请军中主帅,来亭下一会。”书童稚嫩的声音响彻高空,震耳发聩。

    圣院天权宫,文圣亲临。

    圣院七大圣人中的文圣尊者,此刻就立于远处亭下。

    对面的军中顿时议论纷纷,略有骚乱,军中不少圣院门徒,此刻听闻都是翻身下马,对着亭下执弟子礼、遥遥跪拜。

    不一会儿,后军中有十数人离队而出,数位带甲军士便拥簇着一位老人来到亭下,却都是一脸的警惕神色,横刀跨马。

    “原来是文圣亲临。”老人踏步而上迈入亭中,对着青衫文士微微躬身。“行军征战,甲胄在身,请恕本侯不能全礼了。”

    圣院自古传承至今已有数十万年,圣院门徒遍布天下各国、四海万方,故而古有定规,圣人之尊、位同君王。

    依礼,帝王之下,将相公侯,见圣人如见帝王,须施全礼,以示尊敬。

    而此刻,作为秦王之弟、一方诸侯霸主,对于圣院圣人,却只是施了一个半礼。这已算是礼数不敬了。

    “无妨。”青衫文士点点了头,并不以为意,“你就是军中主帅么?”

    “本侯不才,王兄委我为帅,现为中军主将。”老人挺胸傲然而立。

    “原来是王室贵胄。”青衫文士点了点头,而后话锋一转,语气微寒,“大军自攻破大启都城后,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屠尽沿途十六城,数百万百姓沦为亡魂,大伤天和。”

    “你,可知罪否?”

    青衫文士遥望着远方天色,轻轻的问道,但一字一句却如惊雷乍起,响彻在众人心头。

    圣人问罪,罪在不赦。

    你,可知罪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