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好男人

尘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魔情小说网 www.mqxs.cc,最快更新战争测试员最新章节!

    咱大楚朝官吏等级制度严格而规整,就文职官员而言,共分九品,每品又有正、从两级,共十八级,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官吏系统分布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机构中,是王朝治国理民的主要成员。

    官员的品级决定了他们的政治身份和等级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俸禄多寡,“正一品一千五百石,从一品一千二百石;正二品九百石,从二品八百石,正三品七百石,从三品六百石;正四品五百七十石,从四品四百四十石;正五品三百八十石,从五品三百五十石,正六品二百石,从六品一百石;正七品九十石,从七品八十五石;正八品八十石,从八品七十五石;正九品七十石,从九品六十石。

    官员在部、府、州、县任职,上面的大楚朝制定的官俸标准,如正一品一千五百石为一岁之俸,它以品级高低为凭、按米石计算俸禄、逐月发放的制度。这俸禄的制定明显是很扣的,虽然比老朱家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洪武24年定为永例的俸禄,岁米正一品一年为1044石月俸87,月收入进行换算约为11087元(物价会变动,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此数仅为参考),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你在京城一万块养一家人,妻子没收入,儿女的读书费用,赡养老人,家里还要有仆人,车马支出等等,就算购买力不一样,也还是让人头大。

    那怕除了正俸还有其他的优待,也依旧逼的老爷们学好数学。

    不过明朝的老爷们也聪明,谁靠工资过日子,就那抠门的老板,自己怎么也得饿肚子,只能搞点兼职维持一下生活的样子。

    再看看人家老赵家,谁有他家大方,宰相的月收入约128.3万(此数仅为参考),老李家的打工仔一年的收入才和老赵家的月收入差不多。虽然很多东西不能简单的看俸禄多寡能说清楚,但是老朱家抠门这点是肯定的,打工仔们不怀念你这个抠门老板也是正常,人老爱新觉罗家一品大员年收入也有290万元(此数仅为参考),其中的养廉银就有16000两。司马迁的那句名言就已经讲清了世界的本质,高还是低都养不了廉,完好的监察制度才不会那么猖狂。

    叶云不幸摊上了抠门老板,虽然他很想对老皇帝说:我的梦想是钱,再给点呗。可惜人微言贱,他现在连皇帝都见不着,外放到这么一个鬼地方,像个孤岛一样,什么东西都毁了,俸米又是唯一法定的俸禄形式,这里的土地还要熬到明年才有收成,没米怎样请人,要还是服役制,点人就行,问题改制了,好在上面也运来了三万石粮,没有抛弃他。

    地方任职的官员,从当地的税收中划出自己的工资还有本地需要的支出,其余运走,县分上中下,按评级划钱,这些都要记录好,这不是可以随便来的,本地户籍,每户该收多少是有定数的,朝廷不定时有专门的人员下到县进行考察,还有一条规定,官员无法完成相应税收的任务时,会按照相应的比例从工资里扣,出现这种情况,考评自然是差,升官就难了。

    叶云现在不求升官,只求别出什么天灾,如果说人祸还能解决,天灾是毫无办法的,小农经济非常的脆弱,老天爷给多少吃多少。

    叶云面前站着这一百多精神小伙就是新的衙门工作人员,他们大部分都是二十来岁的,没有一个超过三十。

    一般县的工作人员能到两三百人,大县甚至能千人或数千人,单看数量挺多的,但是管理一个县,这些人是完全不够的,釜玉一直被上面评为下县,拨的款也不多,也才刚好养活一百多人,釜玉虽然是下县,可也有十几万人,这样一来就完全不够了,至于能不能把事情做好,是你县令的事,要是请人太多,被举报弹劾自认倒霉,所以县令很难受,人不够事情做不好,升官无望,请人太多养不起,还要被举报,空降的县官还处处受本地人的掣肘,除非你倒向他们,对叶云来说无疑是地狱难度。

    因为制服并没有做好,所以赶制了一批木牌,来表面身份。

    服役于班房,分为三班:即壮班——专司值堂、站班兼捕盗;快班——专管缉盗维护治安;皂班——司仪仗护卫,

    一部分服役于知县,下分七个部门:收发——管收发公文;前稿——管差标画;侯稿——值签押房;班管——总管监督;值堂——司内庭事务;跟班——随侍左右;执帐——传递、通事、随同知县拜会。

    叶云安排完这些人后,就瘫在椅子上了,叶云感到很无力,自己已经被那两家人包围。因为连户籍相关的都被毁了,自己根本不认识本地人,那两位说什么,叶云就只能信什么。

    叶云让班房的那群小子赶紧把牢房修理好,因为他接下来就要去剿匪。

    匪在哪?在南方,两国交界处,有一窝悍匪,专门抢夺来往两国的商人,从釜玉过去的商人,基本都被劫过,还有一窝是国界线那窝的分部,离釜玉要近很多,匪徒人数不明,但是一千人肯定是有的,当然这里面有不少是他们的家眷,本地人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这些匪人大都不是本国人,所以他们抢大楚人抢的理所当然,之前几任县令不敢去剿匪,带本地衙役过去?那不是送人头吗?就算张沈两家要求也不干,你出人出力又能怎样,输了本地就空虚,出问题,乌纱不保都只是小事。

    这次暴动他们没趁火打劫是因为他们老大死了,大家争权夺位,哪里有空出来打劫,不过开春后,新老大肯定是要出来输出一波立威的,同样,按照惯例他们每年来几次,就是在开春后,和收割前,开春后这时大家都没粮,靠抢为生的劫匪们就更不用说了,叶云知道这是躲不过的,不如利用这个机会。

    这所谓的剿匪也不是打到他们大本营去,以那个匪窝的人口,没几千上万的兵马是拿不下的,叶云不敢托大,只要把他们来犯春耕的人马打败就行,因为以往他们都是搅扰春耕,逼的釜玉交“保护费”,虽然以往的县令都是不肯民众交的,但是民众除了妥协还能怎样,又没有兵马,就算要求州调兵,那该调多少,多了本地养不起,也调不来,少了没用,干脆破财挡灾。所以慢慢的这些劫匪就“消失”了,因为他们除了每年几次,其他时候就在老窝附近拦路打劫。本地人敢怒不敢言,劫匪们依旧活的有滋有味。

    就让张沈两家出钱练兵,反正他们家土地多,劫匪抢的也是他们的粮,不管出于什么角度考虑他们都不会拒绝,自己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